正在阅读:Waymo:将不再使用“无人驾驶”这一表述

Waymo:将不再使用“无人驾驶”这一表述

2021-01-08 09:11:27来源:盖世汽车 星云 关键词: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汽车阅读量:25094

导读:与谷歌同属Alphabet旗下的Waymo公司表示,将不再使用无人驾驶一词来描述其自动化车辆。
  据外媒报道,Waymo要和“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一词告别了。这家与谷歌同属Alphabet旗下的公司表示,将不再使用无人驾驶一词来描述其自动化车辆。而该公司巧妙地将矛头指向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公司,暗示特斯拉正是他们不再使用无人驾驶这一表述的原因。
 
  Waymo表示,将在未来的市场营销、教育和宣传材料中“使用更严谨的语言”。这意味着,该公司将不再称其车辆为“无人驾驶汽车”。例如,在该公司已开展三年的公共教育活动中,该公司将把活动名称从“让我们聊聊无人驾驶”改成“让我们聊聊自动驾驶”。
 
  该公司在1月5日发布的一篇博文中写道:“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改变,因为语言的精确性非常重要,它可以挽救生命。我们希望,一致性能够有助于将Waymo正在开发的全自动驾驶技术与驾驶辅助技术(有时被错误地称为‘自动驾驶’技术)区分开来,后者需要在具有驾驶执照的人类司机的监督下,才能安全运行。”
 
  Waymo所提到的驾驶辅助技术,似乎是在向特斯拉开炮,后者去年给部分车辆激活了名为“完全自动驾驶”(Full Self Driving,简称FSD)的软件更新。该软件可以让车主在当地的非高速公路街道上使用Autopilot中的许多高级驾驶辅助功能,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测试阶段。当前已经有部分车主收到了更新,具体车主数量不详,这些车主正在公开道路上积极测试该软件,YouTube上出现了许多相关测试视频。
 
  特斯拉曾表示,在使用FSD时,司机依然需要集中注意力,并将双手放在方向盘上。该技术是为了协助驾驶员而设计,并非万无一失,此前曾发生过多起备受关注的事件,有的驾驶员在开启Autopilot的情况下遭遇事故,甚至身亡。Waymo并未在其博文中直接点名特斯拉,但是该公司显然对于马斯克使用“完全自动驾驶”一词感到不满,于是决定更加严格地管理自己的表述。该公司的博文中有这样一个重点段落:
 
  “这并不是一个品牌或语言练习。很不幸,我们看到一些车企正在用不正确的方式使用‘自动驾驶’一词,使消费者和公众对辅助驾驶(非全自动驾驶)技术的能力产生了错误认知。这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险,例如双手离开方向盘,这样做不仅会危害自身安全,也会危及周围人的安全。通过制定标准化术语,不仅可以防止误解和混淆,更可以挽救生命。”
 
  目前,人们越来越迫切地希望给自动驾驶描述语言制定标准。与此同时,批评者也对自动驾驶的标准进行了抨击,他们表示,汽车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制定的5个自动驾驶级别过于宽泛,而且有可能导致危险。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我们需要一种更好、更统一的方式来定义自动驾驶汽车。
 
  尤其是特斯拉,在大多数专家看来,该公司正在滥用有关自动驾驶的表述来过度炒作其产品。马斯克近称,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它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而特斯拉声称其车辆能做的事情和它们的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马斯克声称,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驾驶辅助功能可以实现“零干预驾驶”,然而在软件发布仅仅几个小时后,就出现了特斯拉车主为了避开停在路边的汽车而操作方向盘、导致其他车辆陷入险情的视频。
 
  几年前,Waymo曾考虑开发类似特斯拉FSD版Autopilot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但是终该公司放弃了该想法,因为他们发现,这种系统会对驾驶员带来“负面”影响。在打开这个功能后,驾驶员有可能会走神,甚至是睡着。
 
  在驾驶辅助方面的实验巩固了Waymo的使命:实现完全自动化驾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Waymo近开始在亚利桑那州向公众提供乘坐其完全无人驾驶车辆的乘车服务。
 
  原标题:Waymo:将不再使用“无人驾驶”这一表述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