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消费者发现,在上海的普通商场内,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悄悄涨价。从最初的每小时1元,半小时免费的亲民价格,到现在平均每小时需花费3至4元,而24小时封顶价也从20元涨至30元。让不少消费者直呼“用不起”。
有网友表示,充个几次不就是能自己买个充电宝了吗,那还不如自己出门的时候带一个。
一些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充电费用在热门商区或旅游景区甚至更高。近日,在杭州西湖景区有游客发现,虽然这里可供选择品牌包括街电、怪兽充电、小电等,但是这些品牌的充电费用几乎都是每30分钟5元,也就是每小时需要10元。一个小时时间10元钱,就是觉得很贵,就是不太值得。
据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怪兽充电2020年营业收入为28.094亿元,拥有充电点位66.4万个,可用移动电源达到536.08万个。小小的充电宝,背后蕴藏着数十亿的流水。不过这么多的流水也不是全都流入了共享充电宝企业们的手里,因为共享充电宝要想获取商户和商场的点位,就需要付租金。
有商家表示:我们现在就是对于(共享)充电宝是五五分成这样的,这个比例还算是合理的,(消费者)用充电宝这一块的频率也是越来越多的。
怪兽充电招股书数据显示,他们给直营点位合作商户的分成在50%到70%左右,而给那些地区加盟的合作伙伴,分成比例则在75%到90%。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品牌在不同的点位有不同的收费价格。
不仅是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同样在涨价。近日,有网友提供的青桔单车计价规则截图显示,青桔单车前15分钟收费1.5元,然后每10分钟收费1元,这样算下来,1小时收费高达6.5元,比乘坐公交车的价格还要贵。青桔单车有关负责人并没有针对此事直接回应,只是表示:“暂时没有调价计划。”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相关人员表示,它们很容易形成一种流量的商业模式,前期投入的成本非常高,它是通过后期的价格的调整获得弥补的。
从共享医疗到共享工厂,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近些年,各种冠以共享概念的项目开始浩浩荡荡席卷而来,比如共享雨伞、共享洗衣机、共享篮球、共享衣橱、共享自习室等等,一时间似乎万物皆可共享。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总额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2.9%。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3亿人。
有专家直言,共享经济它的灵魂就在于互联互通,要用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去获得发展的话,就一定要想一想怎样去降低使用服务的成本,怎么样打破这个企业之间的界限,品牌之间的界限,真正让用户用起来方便。
(原标题:景区充电宝1小时10元 共享产品接连涨价:网友直呼用不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