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设备研制成功 地震监测再添利器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设备研制成功 地震监测再添利器

2021-08-11 11:52:12来源:化工仪器网 关键词:传感设备传感技术阅读量:23100

导读: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后,利用专门的仪器对地震活动和地震微观前兆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由各级地震台、站所构成的观测网络则称为地震台网。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陈旸、赵东锋团队与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宝善、姚华建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光纤声波/振动传感(DAS)系统,该设备可使用现有通信光缆进行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预测、地下结构成像、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DAS设备自2021年6月部署在安徽合肥紫蓬山进行连续观测以来,已成功监测到一些区域和全球地震。
 
  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后,利用专门的仪器对地震活动和地震微观前兆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由各级地震台、站所构成的观测网络则称为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着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和地震速报工作,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核心技术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我国有1200多个地震台站,日夜不停进行地震监测,为地震的预报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到2007年底,我国还建设完成了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组成的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初步形成覆盖我国大陆及近海海域的地震活动图象、地球物理基本场、地下物性结构等地震背景场的监测和探测能力,形成地震背景场数据产品加工能力,为地震预测、地球科学研究、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服务。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在中国境内,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因此,建立健全的地震观测体系,提升观测仪器灵敏度和准确性,对保护人民人身财产安全,降低地震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地震科学数据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大型工矿企业、核电站、水库、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均应进行地震和地质灾害安全性评估以及相关研究工作,以避免地震或其他地质运动对地面建筑和工程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近代地震监测仪器经过40年的创新研发,发生了质的跨越,实现了由模拟到数字化、网络化的跨越。适于密集布设的地震烈度仪、适于科学观测的绝对重力仪、适于扩充观测的海洋磁力仪等仪器的研发,为我国地震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做出新的贡献。2012年9月2日,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更是能够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为地震设防区赢得宝贵时间。
 
  本次研制成功的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设备,可以利用现有的通信光缆进行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预测和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具有分布式、集成度高、远距离传输、抗干扰性强、分辨率达米级等优点,为地震监测和地下结构成像提供了一种全新技术途径。
 
  (原标题: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设备研制成功 地震监测再添利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