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名校学子扎堆 特斯拉布局新能源汽车人才

名校学子扎堆 特斯拉布局新能源汽车人才

2022-01-14 15:41:13来源:TechWeb.com.cn 关键词:特斯拉新能源阅读量:22311

导读:近日,特斯拉举办“‘特为你来’开放日”,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以及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的80多位毕业生齐聚特斯拉。
  刚刚荣膺“2021亚洲最佳职场(中国大陆区)奖项评选之最佳职场”荣誉称号的特斯拉,在人才布局方面又有大动作。近日,特斯拉举办“‘特为你来’开放日”,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以及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的80多位毕业生齐聚特斯拉,与特斯拉研发、制造等6大部门资深专家面对面沟通,了解新能源行业的最新资讯、特斯拉各部门创新需求的同时,为未来职场做最优规划。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开拓者,特斯拉一直毫不掩饰对人才的渴求,并将人才布局提到企业战略的高度。2021年在轰动极客界的AI Day上,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就直接强调“为了吸引人才”。随着特斯拉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影响和推动,特斯拉此次面向高校学子的开放日,又会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高知  “激情”与“专业”的碰撞
 
  据了解,此次报名参加“‘特为你来’开放日”的学子,均为满含创新“激情”,毕业于2022-2024的新鲜人。大家的求学院校均为“星光熠熠”的知名高校,其中既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上海财经、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上海本地高校,更有北京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甚至还有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等海外优秀院校。
 
  为了与这80多位身披高知霞光的优秀同学更加深入、更加高效的沟通,特斯拉也派出了由研发、制造、供应链&IT、销售交付、服务和职能6大部门资深招聘专家组成的大咖团队,用最专业的态度,展现出特斯拉对这些满含激情的优秀学子的重视。
 
  在听完特斯拉招聘专家对特斯拉各专业岗位全方位的介绍,并深入探讨了所涉及专业的技术话题后,来自北大的张同学兴奋的表示:“一直都特别喜欢特斯拉的科技,现在更了解了,就更喜欢特斯拉的氛围了。”而腼腆的白同学与特斯拉招聘专家深度沟通后,对专家们特别提醒的面试技巧深表感激:“特斯拉的面试官太与众不同了,他们竟然告诉我所提问题的用意是什么,甚至告诉我应该怎样回答这些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
 
  注血液  创新力量的持续供能
 
  近年来,随着特斯拉为人才搭建的卓越平台和福利投入,以及对员工长远职场的提升作用,都使其越来越受到优秀人才的青睐。在中国、美国、德国等十余个主要国家的雇主调查中,特斯拉都以突出的受欢迎度,频频成为众多员工心目中“最希望入职的公司”,例如脉脉就通过专业调查,称其为“人才净流入最多”年度新能源车企。
 
  对人才的极致渴求和保护,其根源可以追究到特斯拉深入基因的“技术创新”需求中。马斯克甚至说过:“失败是一种选择。如果事情没有失败,那就是你的创新还不够。“而创新除了专业的积累,也需要新鲜血液的碰撞和传承。因此,与知名高校合作,持续开展定向输送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等项目,已经成为特斯拉人才培养的战略策略之一。
 
  特斯拉招聘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大众,尤其是新的优秀人才的理解和支持。结合去年特斯拉将首个海外以整车开发为基础的研发中心布局上海,可见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已经从对庞大市场和产能的产销布局,深入到中国本土人才等更长远发展、更深化布局的战略层面,而这些举措,都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据了解,在此次与众多知名高校学子建立沟通,成为这些优秀人才的职场第一位引路人之后,特斯拉后续将举办走进更多城市、面向更多优秀学子的春招会,为更多学子提供就业指导和机会,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
 
  马斯克曾说:“当我上大学时,我想参与一些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现在我就是这样。”在这些刚刚大学毕业的优秀学子中,谁也不能否认会出现另一位“马斯克”,与特斯拉一起,推动着世界向更美好的明天改变。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