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吉利与雷诺签署框架协议,将在韩国市场生产新车

吉利与雷诺签署框架协议,将在韩国市场生产新车

2022-01-22 09:02:32来源:盖世汽车网 关键词:混合动力技术车辆制造阅读量:25231

导读:在合作吉利之前,雷诺汽车此前已经与多家中国车企有过合资合作,但受制于在中国的市场开拓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进入2020年之后,雷诺主动收缩了在华业务。
  1月21日,雷诺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双方签署框架协议,将基于吉利汽车的CMA架构与混合动力技术,在韩国生产、销售雷诺品牌的燃油车和智能混合动力汽车,并出口到韩国以外的市场。
 
  2021年年底行业内已经传出吉利汽车要合作雷诺汽车的消息,按照当时传出的内容,吉利将利用雷诺-三星的釜山工厂在韩国生产车型。与此同时,雷诺和吉利还将联手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新品牌将由雷诺主导设计,采用吉利的CMA平台生产。
 
  在合作吉利之前,雷诺汽车此前已经与多家中国车企有过合资合作,但受制于在中国的市场开拓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进入2020年之后,雷诺主动收缩了在华业务。
 
  2020年4月,雷诺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其在东风雷诺合资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东风雷诺将停止开展与雷诺品牌相关的业务,随后东风汽车发布公告,确认了雷诺退出东风雷诺的消息。至此,雷诺结束了在国内市场上的燃油乘用车业务。按照当时雷诺汽车的规划,电动汽车和轻型商用车将成为雷诺未来在国内市场上的两大支柱业务,华晨雷诺金杯、易捷特和江铃新能源会成为未来雷诺在中国的业务主体。
 
  不过,到了2021年,雷诺在华轻型商用车业务也出现裂痕。去年年底,有媒体报道称华晨雷诺金杯有限公司已经申请破产。在金杯汽车发布公告中显示,由于华晨雷诺与金杯存在应收款项、模具、固定资产的供应链关联,华晨雷诺破产重整事项会使母公司金杯汽车利润损失4800万元。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在经历了多次失败的中国战略之后,借助与吉利汽车的新合作,雷诺还会重返中国市场吗?
 
  (原标题:吉利与雷诺签署框架协议,将在韩国市场生产新车)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佛吉亚385亿元收购海拉,再造一个巨无霸

    未来,FORVIA将聚焦四大核心愿景,包括安全性、可持续发展、先进的解决方案和个性化用户体验,以合力推动道路出行方式转型,实现智行合一。
    智慧出行车辆制造
    2022-02-10 13:28:35
  • 通用宣布史上最大单笔投资 北美电动车产能将达百万辆

    在70亿投资中,40亿美元将用于改造Orion组装工厂,以采用通用Ultium Platform生产电动卡车。
    车辆车辆制造
    2022-01-26 13:26:41
  • 浙江温州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若干政策举措

    当前,温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产业链相对较为完善,拥有十二大类5000多个系列产品,不过也存在一些短板,如整车生产规模不够大,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和智能网联等关键配套能力比较薄弱。
    新能源汽车车辆制造
    2022-01-26 13:22:59
  • 黑芝麻智能与MAXIEYE达成战略合作!

    作为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玩家之一,黑芝麻智能定位Tier2,致力于通过芯片、算法、数据、软件、工具链等全栈能力的构建,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赋能体系,全维度赋能车厂安全、快速地实现产品落地。
    智能汽车车辆制造
    2022-01-21 14:29:16
  • 福特与ADT成立合资企业 开发车辆安全系统

    福特对Canopy的投资金额为6,300万美元,持股比例为60%;ADT投资金额为4,200万美元,持股比例40%。
    车辆安全系统车辆制造
    2022-01-19 13:07:49
  • 第十届中国国际汽车动力总成峰会即将举办!

    第十届中国国际汽车动力总成峰会将于2022-06-23日09:00至2022-06-24日18:00举办。声明:本文系第十届中国国际汽车动力总成峰会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图片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汽车动力车辆制造
    2022-01-13 17:12: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