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CO2激光探测卫星升空,遥感技术向千亿碳市场靠拢!

2022-05-18 11:20:43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阅读量:24388

分享:
导读:我国还成功发射了一颗能实现CO2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具备对全球细颗粒物、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的定量化遥感监测以及对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大气污染源的大范围、高动态遥感监测能力,将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日前,为推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遥感卫星PPP项目总结暨应用现场会。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丰富PPP服务模式,研究推动公益性卫星数据市场化。
 
  遥感卫星技术助推环境监测行业发展
 
  近些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需求不断向纵深处推进,遥感卫星作为推进环境监测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一般来说,遥感卫星可以通过摄影和扫描两种方式获取环境污染的遥感图像,主要运用在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及植被生态监测等细分领域。
 
  4月24日,未来宇航在“中国航天日在线 - 商业航天企业集中签约活动”上,推出全球首个基于高光谱碳监测的商业卫星星座“未来碳星计划”,以通过卫星遥感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碳监测体系”,总投资达到20亿元。
 
  就在该活动前不久,我国还成功发射了一颗能实现CO2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具备对全球细颗粒物、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的定量化遥感监测以及对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大气污染源的大范围、高动态遥感监测能力,将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等到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投入运行后,我国的CO2及环境监测能力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空天地一体化”突破大气污染防治取证难题
 
  和水污染、固废污染不同,大气污染物具有瞬时性,持续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如汽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等,给监管和后续整改工作的推进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因此,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果,实时的监测数据尤为重要。
 
  而遥感卫星技术的兴起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以遥感卫星为核心,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并接入同一平台管理,既能对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等各种污染源做全面的监测,将实时数据作为依据,帮助后续执法工作开展,也能统筹数据进行分析,精准锁定区域内主要污染物,让政策、措施的制定更为科学合理。
 
  举例来说,安徽省芜湖市搭建的机动车遥感监测平台,建设有19个遥感监测点位,自2021年至今年一季度,共检测到有效数据2700余万条,“黑烟车”和不透光度超标的柴油车占比分别为57%和43%。经分析,追溯到主要源头为国三重型柴油车。根据这一情况,芜湖市迅速制定了下一步促进国三重型柴油车提前淘汰的计划。
 
  且上述遥感卫星对准的是也是重要大气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碳。当前,碳排放权交易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业内测算,到碳达峰的2030年,我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额就有望达到1000亿元。而如此大规模交易,数据采集、核算等的准确度都很关键,遥感卫星可以与地面监测相结合,实现有效互补,形成更可靠的数据网络。
 
  总而言之,不管是在环境污染防治还是“双碳”目标实现上,遥感卫星的价值都不可估量!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NASA和企业合作测试用于海洋溢油响应的遥感技术 2021-12-22 15:25:24
NASA的UAVSAR,即无人驾驶航空器合成孔径雷达,附着在一架飞机的机身上,收集一个地区大约12英里宽(19公里宽)的图像。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与其他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不同。
大气遥感分析技术突破 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新支持 2021-11-11 13:14:48
距离分辨率是指将在距离维将两个大小相等的点目标区分开的最小距离。有距离分辨率的光谱遥感分析就是每间隔一定距离就可以反馈一个检测目标的浓度数值。根据多点数据就可以得到检测目标随距离变化的浓度分布图。
遥感技术为湖泊“把脉问诊” 未来发展可期 2020-11-28 09:14:27
卫星遥感调查具有视点高、视域广、数据采集快和重复、连续观察的特点,获取的资料为数字化,可直接进入用户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