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东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力争建成29座加氢站

东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力争建成29座加氢站

2022-06-21 09:36:01来源: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键词:能源智能设备氢能源汽车加氢站阅读量:31688

导读:东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建设及发展,将全面提高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加快补齐电力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东府办〔2022〕38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7日
 
  东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pdf
 
  发展目标
 
  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建设及发展,全市能源供应安全保障 水平进一步增强,能源清洁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全面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能源产业体系不断完 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初步形 10成,更好的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能源总量方面。2025 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完成广东省 分解任务目标,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 1200 亿千瓦时左右,煤 炭消费总量预计达 523 万吨左右,天然气消费总量预计达 100 亿立方米左右。
 
  ——能源效率方面。“十四五”期间,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 降完成广东省分解任务目标,单位生产总值电耗累计下降约 10%左右。
 
  ——低碳目标方面。“十四五”期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 放量累计下降完成广东省分解任务。
 
  ——能源结构方面。到 2025 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煤品、油 品、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占比分别达到 10%、15%、39%、 36%。
 
  ——能源保障方面。到 2025 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 1920 万千瓦左右,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 58 万吨标准煤,天然气 储备能力(液态)达 2.25 亿立方米左右,供电可靠率达 99.988%。
 
  ——民生用能方面。到 2025 年,人均生活用能达 0.51 吨标 准煤/人·年左右,在市内各区域及城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约 34000 个充电桩(不含私人及内部专用充电桩)及 29 座加氢站。
 
  发展布局
 
  “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西北区、西南区和东区三大清洁 发电基地,推动立沙岛天然气接收和储运基地建设,优化天然 气管网、电网和新能源交通服务基础设施三大网络,打造智慧 能源生态系统示范区,构建“两基三网一区”的能源格局。
 
  重点任务
 
  加强能源供应安全保障
 
  提高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加快补齐电力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十 四五”期间,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约 1326.4 万千瓦,到 2025 年, 天然气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约 1584.4 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 42.4 万千瓦,到 2025 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 达到约 80 万千瓦。新增固废焚烧发电项目装机约 14.1 万千瓦,到 2025 年,固废焚烧发电项目 总装机规模达到约 36.6 万千瓦。积极争取藏东南水电,在保障电 力供应安全情况下,适度增加调入电量。
 
  到 2025 年,全面建成松山湖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5万千瓦。电网安全方面,到2025年,高压存量风险将得到有效解决,220 千伏及 110 千伏主变 N-1 通过率均达到了 100%;全市建成 110 千伏 变电站 233 座、变电容量 3639.8 万千伏安、容载比 2.17;天然气储备能力达 2.25 亿立方米(气态)。至 2025 年底, 全市建成 500 千伏变电站 8 座,变电容量达 2850 万千伏安等。
 
  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坚持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并举,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大力 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提升能源利用效 率,开创节约高效、绿色低碳用能新局面。
 
  到 2025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约为 523 万吨,“十四五”期间压减煤炭 消费量约 589 万吨;全市天然气消费总 量约为 100 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约 69 亿 立方米。持续开展绿色清洁生产审核,加大“双超”、“双有”、 “高耗能”企业开展绿色清洁生产工作力度,全方位实施绿色清 洁生产;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鼓励有条件建筑屋 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到 2025 年, 全市建成充电桩约 34000 个;研究推动氢能源汽车应用和加氢 站建设,到 2025 年力争建成 29 座加氢站。
 
  加快构建智慧能源系统
 
  鼓励传统发电厂智能化升级改 造,鼓励建设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实现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的智能化生产;开发储电、储热、 储冷、清洁燃料存储等多类型、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长 寿命储能产品及系统;探索研究电动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在储能电站等储能系统实 现梯次利用;鼓励发展零碳低碳绿色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可再生能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 化发展的国际合作基地;建成与电信息制造业、造纸业等其他高耗能制造业多能互补、供需协调 的智慧能源系统等。
 
  壮大优势能源产业体系
 
  重点支持企业加强光 电建筑一体化(BIPV)关键材料、国产化 HJT、TOPCon 等关 键设备生产和研发;重点发展以电解水、甲醇重整 制氢和固体燃料棒为代表的多元化制氢手段,扩大氢能来源, 保障稳定氢源供给;鼓励开展氢燃料电池发电以及分布 式氢能源应用示范,加快在热电联供领域的氢能应用;巩固锂电池产业链完整、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优势,延伸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领域,发展新型电池技术等。
 
  推动能源治理体系现代化
 
  强化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监测预警,坚持能耗“双控” 形势分析制度和晴雨表制度;研究分布式能源、 需求侧响应、储能发展配套价格政策,探索实施绿色电价、峰 谷电价、尖峰电价、高可靠性用电价格、气电联动价格等导向型价格政策,充分发挥能源市场价格杠杆调节作用;使全市能源管理、能源消费利用更加精益化、智能化、法制化等。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