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火爆,人们越来越关注动力电池的发展,在众多产品中,固态电池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行业的“新宠”。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清华大学全固态锂电池研究获得新突破,达成了迄今为止循环寿命最长的成就。
不仅如此,新技术还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电池的安全性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据悉,这项新技术由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沈洋教授团队研发,其采用静电纺丝-渗透-热压法制备了一种由Li6PS5Cl和极性聚偏二氟乙烯-共聚三氟乙烯(P(VDF-TrFE))骨架组成的薄而柔韧的复合固体电解质(CSEs)。
在室温下,这种具有复合固体电解质(CSEs)的全固态电池(ASSBs),在1.61C下10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2%,1.61C下20000次循环后具有71%容量保持率的超长循环寿命,成为了迄今为止报道中室温下循环寿命最长的全固态电池。
最后做个拓展,所谓的固态电池,简单来说就是电池里面没有气体、液体,所有材料都以固态形式存在,用固态电解质代替隔膜和电解液(传统锂电池,是由正极、隔膜、负极,再灌上电解液制造)。
其能量密度能够轻松达到传统锂电池两倍左右,而且电池设计自由度增加,相同容量下电池变得更加轻巧,这就意味着续航轻松破千公里的电动车成为了可能。
此外,固态电池采用的固态电解质,具有不可燃、不挥发、不腐蚀也不存在漏液的问题,在高温下固态电池也不会发生起火,有望彻底解决目前困扰行业的电池起火问题。
不过目前固态成本研制成本较高,想要大规模投入商业使用,短时间内怕是不太能实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