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重磅!6G技术2030年商用,AI或成重要方向

重磅!6G技术2030年商用,AI或成重要方向

2023-12-09 11:37:22来源:OFweek人工智能网 关键词:6GAI阅读量:21331

导读:最新消息,中国6G推进组负责人表示,6G技术商用时间基本在2030年左右。照这么说的话,掐指一算,也没几年可等了。
  在座的各位,还有谁没用上5G吗?还记不得当时“真假5G”的辩论热潮?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而在5G正式进入商用阶段后,6G的研发工作也已经在路上了。由于一开始宣传的所谓超高速率、超低延迟在如今的5G技术上并没有突出表现,所以人们纷纷将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通信技术——也就是6G身上。
 
  据最新消息,中国6G推进组负责人表示,6G技术商用时间基本在2030年左右。照这么说的话,掐指一算,也没几年可等了。
 
  那现在6G技术已经到什么阶段了呢?
 
  6G核心方案公布
 
  12月5日,2023全球6G发展大会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举行。这场大会预示着中国的6G研发进度进入快车道。
 
  据央视新闻,我国 6G 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6G 技术其实是 5G 代际更新的一个新技术,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所以面向 6G 来看,它的商用时间基本上是在 2030 年左右,它的标准化制定时间会在 2025 年。
 
  当然,这场大会不光只有时间点这一个信息。会上还同时首次对外发布了《6G 网络架构展望》和《6G 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等技术方案。
 
  《6G网络架构展望》提出了关于6G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与网络能力。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结合6G部署和组网需求,形成了6G无线系统功能和运行特征以及设计原则。
 
  《6G网络架构展望》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白皮书由IMT-2030(6G)推进组编制。其中《6G网络架构展望》白皮书提到,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标准化组织(ITU- R)提出了面向6G的两类能力指标。
 
  第一类指对现有5G能力的增强。比如所谓的“高速率”“低延迟”,规划中的6G技术的峰值速率将到达50-200Gb/s,是目前5G峰值速率的2.5-10倍。
 
  另外,空口时延将降低至仅有0.1-1毫秒,相比现在5G的最低1毫秒,也有了大幅提升。“空口”是“空中接口”的简称,它是基站和移动电话之间的无线传输规范,它定义每个无线信道的使用频率、带宽、接入时机、编码方法以及越区切换。
 
  第二类指标是指,面向6G新增的能力指标,包括感知能力、人工智能相关能力、开放性与数字包容性等。比如自动驾驶、数字孪生、沉浸式AR/VR体验等。
 
  总的来说,就是6G速度更快,延迟更低,同时更能支持未来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除此之外,6G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发展方向。
 
  AI或成6G技术重要方向
 
  别看6G有着多高的速率和多低的延迟,如果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再强也充其量就是打开网页和下载电影快一点。其实业界最渴望看到的,还是杀手级应用的出现。而AI可能就是那个6G杀手。
 
  在2022年1月,华为发布的《6G:无线通信新征程》白皮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AI。其中,“原生AI”作为“普惠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6G技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白皮书提到,真正的普惠智能与深度融合的ICT系统相结合,在网络边缘提供多样化的连接、计算和存储资源,将成为6G的固有特征。提供原生AI支持的6G网络架构将从现在的集中式“云AI”转变为分布式“互联AI”。
 
  此外,原生AI也将是6G技术最为重要的技术方向之一。6G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实现无处不在的AI。在AlaaS(人工智能即服务)中,6G作为原生智能架构,将通信、信息和数据技术以及工业智能深度集成到无线网络,并且具备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实时边缘推理和本地数据脱敏的能力。
 
  AI 与 6G 的融合将带来许多创新和应用,例如:AI 原生的 6G 网络架构,可以实现接入网和核心网网元的智能化管理和部署,支持智能的多类型资源跨域管理。
 
  6G 网络下的智能立方体(AI-Cube),可以实现网络功能和高层组网能力的自我优化和动态调配;6G 网络下的 AI 域,可以根据不同的 AI 任务和用户需求,为终端设备分配最适合的 AI 模型和通信连接。
 
  6G 网络下的自动驾驶,可以根据车辆所在的位置和物理环境,为用户提供最安全最舒适的旅行体验。
 
  6G技术研发面临的问题
 
  虽然6G将预计在2030年左右投入商用,但并不代表目前6G技术的研发是一帆风顺的。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6G该使用什么频段?
 
  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给出的可能范围就覆盖了100GHz到3THz,这个范围横跨了毫米波到太赫兹,而且由于频率较高,这个范围的电磁波对于障碍物也会更加敏感。
 
  目前5G主要使用的700-900MHz的低频段以及3-5GHz的中频段,将在6G中继续沿用,另外至少还需要额外1-1.5GHz的中频段,其中,6GHz(即5925-7125MHz)和和10GHz(即10-13.25GHz)。
 
  在此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其中就提到,要将6425-7125MHz全部或部分频段划分用于IMT(国际移动通信,含5G/6G)系统。言下之意也就是,包括WiFi6E、WiFi7在内的技术,无法跑在6GHz频段上了。
 
  而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太赫兹将是6G技术的主要频段。根据国际电联的定义,太赫兹辐射的频段位于0.3THz-3THz,较学术定义的范围更小。
 
  在今年的4月19日,我国6G通信技术研发传来突破性进展。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以下简称“25所”)完成了国内首次太赫兹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
 
  本次试验的最大亮点是其无线回传过程中使用到的太赫兹频段,也证实了太赫兹频段在6G技术研发中的可行性。
 
  除了频段,6G技术在研发上还要面临降低功耗、提升安全性以及重构网络架构等难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意味着要使用大量新型材料、智能管理、节能模式和更强大的加密机制以及防御策略等措施。
 
  所以我们还是谨慎乐观,保持期待吧。
 
  那么,你觉得现在的5G好用吗,对于6G你有什么看法?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