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宜宾经信官微发布的消息显示,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欧阳明高院士
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在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的研发中,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消息显示,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全固态电芯研发部副部长王鹏博表示,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卤化物固态电池。四种技术路线中,目前硫化物固态电池是全固态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路线。
据介绍,硫化物电解质是硫化物固态电池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电池系统的效能。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的研发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纳米级“硫化物电解质”,这一突破性的进展对于推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正在规划一条年产百吨级的中试线,预计在今年年底动工建设。中试线运行顺利后,该中心还计划在2026年前建设一个千吨级的量产线。
虽然硫化物电解质的研发取得突破进展,但距离真正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今年1月的行业大会上曾表示:“就算是全固态电池搞出来,就算是2030年产业化,要想替代液态锂离子电池50%市场份额,至少需要二十到三十年。”
欧阳明高指出,目前国内发展全固态电池产业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技术门槛极高,包括材料界面、工艺、产业链、设备等。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将大幅度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速度,会对2030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增加了确定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