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黑臭水体为何“又黑又臭”?该怎么治理?|小山小水答网友问(36)

黑臭水体为何“又黑又臭”?该怎么治理?|小山小水答网友问(36)

2024-09-10 10:51:43来源:生态环境部 关键词:黑臭水体污水处理阅读量:23312

导读:黑臭水体识别应首先以群众的感官判断为依据,当水体颜色、气味异常引起群众不适的,可初步判断为水体黑臭,当感官无法判断时,可通过水质监测进一步判定。黑臭水体根据水体分布区域,可分为城市黑臭水体和农村黑臭水体。
  手摘星辰:黑臭水体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那究竟什么是城市黑臭水体,如何进行分辨呢?
 
  小山&小水答: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统称,是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群众健康和生产生活。水体黑臭成因错综复杂,包括外源污染、内源污染、水动力条件差等因素,导致水体污染负荷超过了自净能力,水体发生黑臭。
 
  如何分辨黑臭水体?
 
  根据国家出台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黑臭水体识别应首先以群众的感官判断为依据,当水体颜色、气味异常引起群众不适的,可初步判断为水体黑臭,当感官无法判断时,可通过水质监测进一步判定。黑臭水体根据水体分布区域,可分为城市黑臭水体和农村黑臭水体。
 
  春暖花开:家门口的气味刺鼻、颜色浑浊的河流,应该如何治理呢,希望能引起关注。
 
  小山&小水答:
 
  水体黑臭是严重的水污染现象,使水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并影响景观以及人类生活和健康。
 
  城市黑臭水体四大来源: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其他污染
 
  控源截污
 
  源头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是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直接排入水体的居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等污染源,通过对污水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入河污染。
 
  针对合流制溢流污染和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采取分流制改造、增设调蓄设施、建设植被缓冲带等措施,加.强设施运行维护,强化汛前管网清疏,减少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现象。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通过源头减量、过程阻断、资源再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控制技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设置生态沟等治理措施,降低面源污染负荷。
 
  针对散户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推行粪污资源化利用。
 
  内源治理
 
  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削减底泥中污染物来改善水体水质。
 
  针对污染底泥,在科学开展调查和评估的基础_上,因地制宜采用底泥原位治理或清淤疏浚等措施,有效削减内源污染。对于清淤疏浚底泥,做好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化利用。
 
  生态修复
 
  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对河流岸线、边坡及水体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达到改善水质及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效果。
 
  通过设置植草沟、铺设透水砖、构建河湖生态缓冲带等措施,对原有硬化河岸进行生态化改造,结合景观绿化布置、河道局部形态改变等,提高岸线及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重建水下生态系统,促进水生生物群及其栖息地恢复,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活水保质
 
  通过增加河道补水等措施来改善河流水动力条件,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针对缺少补给水的水体,可将净化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经滞蓄和净化后的雨水等,作为河道生态补水。
 
  针对需活水循环的水体,可通过水系连通等措施,改善水体的水动力条件。
 
  值班答主 |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制图 | 廉伟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