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新世纪以来,汽车产业可谓是蓬勃发展。而随着产业结构性调整和产业转移,汽车产业逐渐转变增长方式,全行业呈现高基数、低增速的基本态势,保持中低速增长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智能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大咖云集汽车制造领域 智能出行指日可待
近年来,各大车企曝出的计划以及概念车型都已让人看花了眼。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巨头的入局也加剧了汽车市场竞争。众多企业在汽车制造领域形成了各自的战略布局,同时也反映出了目前汽车制造领域的整体走向。
苹果
据财经媒体Fool网站报道,苹果或将放弃开发制造电动车的计划。实际上,早在2015年初,公司就计划对汽车市场发起攻击。而苹果公司“Titan项目”的一些细节内容也开始被外界所知,即苹果公司研发团队正致力于电动车的开发工作,并且希望开发一款能够与特斯拉公司进行竞争的电动车产品。
但时至今日,苹果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终认识到,对于苹果这样的高科技巨头来说,进入传统汽车制造领域并不明智。于是,苹果公司开始改变计划,尽管仍在开发汽车自动驾驶平台,但更多的是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共同推出无人驾驶汽车产品。对苹果公司和其合作者来说,强强联合更能够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由此看来,放弃汽车研发,或许对于苹果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微软
对于同样是IT巨头的微软而言,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策略一直十分明确:只做合作伙伴,不做竞争对手。据国外媒体Softpedia报道,近日微软CEO萨特亚·纳德拉表示,微软正在为很多的汽车厂商提供云数据以及汽车软件服务。但对于微软来说,他们目前并没有生产自家品牌的汽车产品的计划。
事实上,微软在较早前就表明了对于电动汽车的兴趣。微软的一名高管曾表示,微软并不会去制造自动驾驶汽车,但并不意味着这家科技巨头对无人车市场不感兴趣。根据这名高管透露,微软正在积极的研发无人车的相关技术,并看好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景。
格力
在造车风潮正起的同时,作为家电巨头的格力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动作显得十分显眼。从家电进入汽车领域,这一跨度确实不小。可想而知,格力要想在这新行业做出成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格力虽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但核心技术短板与高风险高投入依然成为了隐忧。
不过,格力却以自身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能力,借银隆集团之手,跨入新能源家用汽车领域的战略确是一步好棋。在收到格力电器130亿元的收购邀约后,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终于投产。尽管造车技术来考量,格力还是个门外汉,但是未来的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
特斯拉 19日,特斯拉公司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公司将争取在2017年底之前让一辆特斯拉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从洛杉矶开到纽约市。当日,特斯拉还宣布了新一代Autopilot系统,其中包括了一些支持全自动驾驶的新硬件。
据介绍,这一全新系统将包含8个摄像头用于覆盖360度可视范围,对周围环境的监控距离远可达250米。车辆配备的12个超声波传感器完善了视觉系统,探测和传感软硬物体的距离则是上一代系统的两倍。全新的增强版前置雷达可以通过冗余波长提供周围更丰富的数据,雷达波还可以穿越大雨、雾、灰尘,甚至前方车辆进行检测。马斯克表示,新硬件将完全有能力支持Level5级别的自动驾驶,这意味着汽车完全可以“自己开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