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市场高估无人驾驶汽车 三大阻碍引发产业连锁反应

市场高估无人驾驶汽车 三大阻碍引发产业连锁反应

保罗阿赛尔:影响其普及的三大障碍

2016-10-29 09:01:58来源:环球网 编辑:一不做 关键词:联网汽车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阅读量:28479

导读:在接受采访时,诺基亚成长基金管理合伙人保罗阿赛尔(PaulAsel)表示,市场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短期影响估计过高,而对长期影响却又估计过低。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家论谈】10月27日消息,据某媒体报道,联网汽车制造商们正对当前半自动和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现状进行“现实核查”,因为许多试点计划已经点燃了超现实的“炒作周期”,甚至就连资金雄厚的苹果都已经下调了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预期。
  
高估无人驾驶汽车市场 三大阻碍引发产业连锁反应
 
  从特斯拉到福特等当事方,或许都雄心勃勃地想要解决现实世界的挑战,即彻底改变我们熟悉和已知的交通运输现状。幸运的是,人类拥有技术进步的历史,可以为主流技术的普及提供前车之鉴。
  
  今天,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因为急于实现未来梦想而产生许多焦虑情绪,在科技界从业30多年的风投大师发出了理性声音。在接受采访时,诺基亚成长基金管理合伙人保罗·阿赛尔(PaulAsel)表示,市场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短期影响估计过高,而对长期影响却又估计过低。
  
  阿赛尔公司的团队主要对科技趋势提供独特见解,同时辅以深入的分析。结果往往让人对投资充满信心,并获得丰厚回报,比如阿里巴巴斥资47亿美元收购UCweb。诺基亚投资子公司已经向无人驾驶汽车行业投资1亿美元,另投3.5亿美元到更广泛的物联网行业。
  
  作为家庭联网汽车专家,阿赛尔设想了无人驾驶汽车产生的连锁反应,并概述了影响其普及的三大障碍。
  
  问:你如何看待科技炒作周期,这种经验如何转移到联网汽车市场?
  
  阿赛尔:在科技投资领域从业近30年中,我曾见过许多科技炒作周期。我的观点是:我们高估了短期影响和机遇,却低估了长期影响和机遇。以2G、3G以及4G为例,每种技术的采纳周期都比预想的更长。1999年,3G受到热炒,许多人基于快速向移动互联网过渡而投资。我记得当时曾于一位在风险投资行业从业40多年的顾问聊过,他问我:“你认为3G何时能够达到临界点?”我给出了较长的时间框架,我认为2002年或许有可能。然而直到2007年,我们才看到3G真正起飞,“移动优先”解决方案直到2011年后才出现。
  
  然而,当时很少有人能够想到手机在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或想到“移动优先”公司会导致许多行业被颠覆。我们对联网汽车寄予厚望。我们已经成立1亿美元的汽车科技基金,投资12家相关企业,包括美国的PelotonTechnology和CityMaps,欧洲的Drivy、Deliveroo以及Moovit,还有亚洲的Zoomcar等。这些公司都在利用全新的汽车技术改变我们对交通和移动性的认知。
  
  我们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将对涉及到交通和移动性的各行各业将产生巨大影响。但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可能需要数十年,而非短短数年能够完成。以电信行业的NokiaCommunicator为例,这家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它已经具备苹果早期的许多能力。但它又花费了8到10年时间开发支持技术,将体验带入生活中,并促使广大消费者采用,同时开发出包括今天许多有价值服务的生态系统。为此,即使像手机这样简单的设备,普及也需要10年时间。而复杂的机器需要更多涉及安全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普及过程可能更长。
  
  问: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无人驾驶汽车开发时间周期延长,且是无人驾驶汽车无法忽略的?
  
  阿赛尔:除了技术完善外,至少还有3大障碍阻碍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这种技术可能还需要5到10年时间才能完全投入使用。看看无人驾驶汽车的SAE级别,今天能够使用的只是部分和有条件的自动化。而要想实现完全自动化,我们至少还需要5到10年时间,届时完全自动化的技术需求才能被满足。这包括我们今天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传感器融合和被整合到关键汽车功能中、能够适应所有道路条件的技术、适应各种环境的导航系统以及随着时间推移正在进步的技术等。
  
  除了这些技术挑战,还有三大额外障碍阻止无人驾驶汽车普及:
  
  1.汽车设计周期:汽车的设计周期通常为5年,相对于自己的时间表,汽车行业正快速进化。但传统汽车制造商并非真的想要全自动驾驶功能,因为全自动汽车实际上会减少公路上传统汽车数量至少50%,更少的汽车就可以满足我们的当前需求。汽车制造商通常被过时的威胁所驱动,就像新机遇那样。
  
  无人驾驶技术的早期采用将受到那些对无人驾驶技术感兴趣的人的驱动。特斯拉等新进入者对无人驾驶技术非常感兴趣,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颠覆传统汽车品牌的良机。对于任何涉及到司机成本的公司来说,无人驾驶技术都非常有吸引力,比如出租车、拼车服务、货运、航运业都会因低劳工成本受益。
  
  2.监管:监管批准程序往往需要数十年,比汽车设计周期要漫长得多。我们9月份刚刚看到有关无人驾驶汽车的指导原则。然而,无人驾驶汽车代表着集中的风险和分散的利益。消费者可能受益,而风险却集中到汽车制造商身上。监管过程将因为游说团体的阻挠而放缓,消费者和监管机构不可能成为强有力的支持者,直到安全担忧被彻底解决。
  
  无人机行业就是佳例证。由于担心侵犯隐私和安全,商用无人机规范至少拖延了5年时间才推出。我们正看到无人机在非洲的商业实验,因为无人机在当地递送的收益相当高,因为当地基础设施匮乏,没有足够的替代品。与此同时,许多无人驾驶技术也正出现在新兴市场中,比如南美洲的采矿业。但是尽管新兴市场的监管环境相对比较松,但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也会受到基础设施匮乏、缺少高分辨率导航地图所限。
  
  3.用户习惯:我们经常发现,用户习惯往往是新技术普及的大阻碍。消费者将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大受益者,但是普及可能非常慢。用户习惯往往会抵制改变,我们许多人只是不喜欢驾驶汽车。我看到用户采集主要分为四个不同水平:特殊用途情况:大学、停车场以及其他非公路环境,无人驾驶非常便利,而且风险小;经济价值高:长途货运、出租车和拼车、本地递送等;拥有私家车成本过高的城市居民;大众消费者。
  
  问:无人驾驶汽车的进步不能自我实现吗?为何我们还需要炒作推动创新?
  
  阿赛尔:和多人都对创新的潜在利益感兴趣,但这并非是说别人的预测没有报道价值,这也是为何市场研究机构的炒作周期如此普遍的原因。我们很容易高估短期影响,同时很难想像技术颠覆的各种长期后果。同时,我们有限的想象力导致我们低估了新技术的长期机遇和后果。
  
  史蒂芬·约翰逊(StephenJohnson)在其《HowWeGottoNow》书中,讨论了成就现代世界的六大创新。他突出了每项创新出现的根本原因,同时介绍了这项创新对相关行业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lfredChandler)也在《InventingtheElectronicCentury》中阐述了奇妙的因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了解创新的扩散。同时指出:我们回头看得越多,向前展望得就越远。
  
  问:无人驾驶汽车会对城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阿赛尔:我们讨论创新扩散时,常用到的图片就是城市,包括19世纪初期、20世纪50年代以及今天的城市。工业出现和不同交通模式的普及对城市设计产生巨大影响。在未来50年,城市将被重新设计。城市将充当密集的聚集点,而居民居住将更加分散。普通人每天在汽车中平均度过50分钟。而有了无人驾驶汽车,通勤的效益成本下降,人们将可以根据偏好和兴趣居住在更分散的环境中。
  
  至于无人驾驶汽车将如何波及到其他行业?保险行业肯定会受到影响。超过90%的车祸都是人为失误导致的,我们今天熟悉的保险市场将在未来50年缩水50%以上,甚至彻底改变。我们已经投资电子狗公司Zubie,但我们并非要研发电子狗,而是研究基于预测维护和使用的汽车保险。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驾驶行为的危险性,我们会发现司机表现会大幅改善,即使没有无人驾驶汽车,车祸发生率也会降低。
  
  货运行业也将发生巨变。当无人驾驶技术促使运输成本降低时,我们认为贸易以及货物运输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我们正在积极寻求值得投资的贸易和运输领域,并与Deliveroo合作提供短途服务。我们也在密切关注长途服务领域。
  
  (原标题:四问无人驾驶未来:到底是谁“挡”了路?)
我要评论
  • 南宁启动无人驾驶环卫清扫 推动环境治理革新

    据了解,该项目引入了5台无人驾驶清扫车。无人驾驶清扫车融合高精度环境感知与自主规划路径技术,能够应对复杂环境下的清扫作业任务,满足全天候自主化覆盖式清扫、自动对接充电加水、自动倾倒垃圾、自动躲避行人车辆等作业需求。
    无人驾驶环卫
    2025-04-10 10:10:24
  • 工信部副部长: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将有条件批L3级车型准入

    自动驾驶的分类主要依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标准,共分为六个等级。其中,L3级别被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即在特定场景或环境下,车辆能够自主完成驾驶任务,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
    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
    2025-03-31 11:43:52
  • 百度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赋能无人驾驶新生态

    百度与宁德时代将围绕无人驾驶与数智化两大核心领域展开合作,积极探讨各自公司及关联方优势资源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换电产品及服务、滑板底盘技术在无人车产品的开发应用。
    百度宁德时代无人驾驶
    2025-02-28 11:22:36
  • 矿山无人驾驶2025关键词:供需两旺

    采煤作业量达到1500万立方,部分项目中无人驾驶矿卡作业量在总业务量的占比超过50%,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矿山无人驾驶
    2025-01-20 15:06:15
  • 无人驾驶智能挖掘机系统专利获批 工程作业迎来新变革

    无人驾驶挖掘机系统在港口、矿山、建筑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是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这些系统能够显著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无人驾驶挖掘机系统
    2025-01-16 17:51:04
  • 又一智驾产业链公司成功IPO,曾获华为哈勃、经纬恒润等投资

    在此次IPO之前,赛目科技共完成三轮总计约2.97亿元融资,且融资时间均为2020年后,投资方包括华为哈勃、经纬恒润等产业基金。
    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
    2025-01-16 13:27: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