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解读猴子内心想法
7月19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设计了一项实验,让两只猴子绕过障碍物抓取目标物,通过解码它们执行任务时的脑电活动,能看到它们打算采取的“策略”,而且能清晰显示出它们不同的性格。
研究人员给神经元放电率设置了参数,并将执行任务中牵涉到的参数进行编码。他们利用了一种专门测试随意运动控制的标准任务,叫做“中心—外围任务”,然后随机选择了两只猴子进行实验,两只猴子恰好一只非常活跃,一有风吹草动就过早行动;另一只则很安静,观察着直到所有条件都显露出来才采取下一步行动。活跃型猴子称为H猴,安静型猴子称为G猴。
在任务中,猴子要把手从中心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目标物围绕中心放置。该校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丹尼尔·莫兰解释说,要完成这一任务,猴子需要3条信息:手的当前位置、目标位置和速度向量。
从猴子本身来说,以直线路径无障碍地到达目标,则无法将速度编码和目标位置编码区别开,因为手的初速度方向和目标位置方向总是相同。为了区别目标位置和运动方向,博士生托马斯·皮尔斯在中心—外围任务的基础上,设计添加了一种障碍回避任务。改进后的任务还包括多个起点位置,以此把位置神经编码和速度神经编码区别开。
在任务第三阶段,公共向量表示朝向目标位置的速度。障碍出现后,猴子必须将手移动一个弧形才能到达目标,这时公共向量就延长且再次指向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障碍,猴子会直接把手移动到目标,也就是说,猴子脑中编码的目标位置和起点位置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它必须把目标位置“记在心里”。“这就是设计任务所要做的。”莫兰说。
研究人员将两只猴子的实验数据分别解码,得到了清晰的图景。它们打算采取哪种策略完成任务在第二阶段清晰地显示出来,能看出它们完成任务的方式非常不同。事实上,这就是猴子的“内心想法”。
上一篇:机电数控行业发展趋势浅析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ARCE2025亚洲机器人大会暨展览会
展会城市:广州市展会时间:202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