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生物菌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环节。生物膜的培养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 通过一定的手段, 使处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其培养方式主要有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
静态培养
a)调节池水泵开关调到设计负荷的一半,往水解酸化池进水,待全部水池达到到设计负荷时停止进水,并投加营养剂和污泥:面粉6.25kg/天•池(营养剂一天加一次),污泥12吨(如投加的是污水厂干污泥则一次投加完成,如投加的是河泥则一天加一次),投加点为水解酸化池和三级接触氧化池。然后开始静态闷曝气培养24 h(即只曝气,不进水,曝气风量为正常风量的1/2)。
b)之后静置1.5h 后,排掉生化池四格池中上清液呈悬浮状态的微生物(即每池放掉或用泵抽掉上层清液20m3左右),然后每池再补加入新的污水,同时加营养剂和污泥:面粉6.25kg/天•池,污泥(采用河泥情况下补加),投加点为水解酸化池和三级接触氧化池(每次换水从停止曝气到重新曝气的时间不要超过2h,以避免缺氧)。
c)以后每天重复第b)步的操作,连续6 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挂上生物膜,第7天开始连续小水量进水。
动态培养
经过7 天的闷曝培养,填料表面已经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故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为7m3/h左右,氧化池溶解氧控制在2~4 m g/L之间,水解酸化池溶解氧控制在0.5~1 m g/L (有条件的话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 。每天进行二沉池的污泥进行回流,回流比为50%。在经过15天的培养出现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之后渐渐将进水流量增加至常量(即为15m3/h左右)。
生物膜的驯化
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 然后严格控制工艺运行参数,氧化池溶解氧控制在2~4 m g/L之间,水解酸化池溶解氧控制在0.5~1 m g/L ,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8小时,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 当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在2mm左右,生物膜培养即告成功,直到出水COD、BOD5、SS、pH 等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交易会 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展会城市:合肥市展会时间: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