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中心>纺织材料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直播推荐

更多>

企业动态

更多>

推荐展会

更多>

纺织材料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2009年03月19日 20:12:37人气:720来源:烟台勾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纺织标准、计量检测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制订发布了一大批与水平接轨的纺织材料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开发生产了不少新的检测仪器。但必须注意到,我国与*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为了适应WTO的规则,我们必须了解分析*进纺织检测技术水平特征,找出我国的差距,制订我国纺织材料质量检测技术发展路线,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 国外现代纺织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1. 高速度、大容量、自动化测试的技术路线已成为发展方向的主流:   

  由于纺织材料性能离散性大,要求每项测试有相当大的样本容量才能获得代表总体性能的测试结果。例如单纱强力、单根羊毛直径等,为能获得较有代表性的结果,需要有成百上千个测试数据,这就必须提高自动化程度,或者改变传统检测机理,尽量在一次测试中扩大样本容量,才能与当今经济、、信息时代要求相适应。国外在这方面发展的成果是不胜枚举的,例如HVI900,HVI900A系列大容量棉花品质测试系统、AFIS棉花单纤维测试系统、FDA,OFDA羊毛直径测试系统等。   

  2.计算机应用不仅提高单机功能,而且通过多台仪器联机,对各项指标自动综合分析,从而全面判定试样性能,并为工艺生产控制和成品质量预测提供有价值信息,这已成为纺织检测技术发展的潮流。例如900系列可将测得纤维性能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预测其成纱品质;澳大利亚推出的FAST织物物理性能测试系统自动将四台单机测得结果综合分析试样的织物风格。   

  3. 高新检测科技应用有了新发展: 高清晰CCD(电荷耦合器件)成象检测技术应用于纱线外观测试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劳森汉姆费尔公司推出EIB电子测板系统,可在纱速100m/min条件下测试0.5mm纱段的直径,分辨率达到3.25μm,这样可模拟黑板条干分等分级,综合条干、毛羽、粗细节等指标,预测设定织物表面效果,与人的视觉相通,代表了今后纱线条干检测的新方向。其他如激光、图象处理等新技术在纺织检测领域的应用,都有突破性发展。   

  二 近年来我国纺织检测技术发展成就   

  1.标准化工作推动了纺织检测技术发展:现有各类纺织材料拉伸性测试标准中都已明文规定采用*的等速伸长(CRE)检测机理,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电子式强力仪的发展速度。纱线条干由单纯目测黑板条干规定应提供并考核电容条干CV值,有力推动了我国电容式条干仪国产化进程。   

  2.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促进纺织检测仪器开发、提高质量水平的积极因素: 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纺织仪器生产供应已由过去买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不少品种已出现供过于求*打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局面,为用户货比三家、择优选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3.计算机、电测技术普及应用,已成为当前检测仪器发展的主流:大量事实证明,采用计算机和电测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工作方式对简化仪器结构、提高检测度、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有着明显*性。纱线毛羽仪的技术进步更具有典型意义。其光源由白炽,红外发展到激光;其检测点由单一发展到8到12点同时检测;其传感器由一般光敏到*的CCD器件,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 另外,老机改造工作也方兴未艾。   

  4.结合实际开发出一批具有一定技术特色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纺织测试仪器:根据国情过渡性地重点抓半自动式电子单纱强力仪的技术路线,加速了我国电子强力仪的推广应用进度;借助*单位力量开发研制具有我国技术特色的电容式条干仪和专家系统,及时结束了这一高科技仪器长期来依赖进口的局面。   

  5.新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达到实用性阶段: 图象处理技术已在织物悬垂性、羊毛横截面、化纤异形度、中空度测试方面达实用阶段;超声脉冲用于快速测定化纤取向度装置已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三 我国纺织检测技术发展与*水平的差距和存在问题。   

  1.总体上质量差距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加工粗糙、造型不够美观流畅、稳定性、可靠性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另一方面用户能接受的价格差异大也成为限制国产仪器质量提高的客观因素。   

  2.受压锭、宏观经济调整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了测试设备添置、更新的积极性。如有些已明文规定限期淘汰的仪器象摆锤强力仪等淘汰速度相当缓慢;有实际效果而尚未规定产品标准的仪器如织物风格等不易推广。   

  3.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渠道不畅、重视不够。光电式黑板条干仪、光电式纱线直径仪、研制已达到可使用阶段,终未能完成"临门一脚"而被索之高阁等。喷嘴式模糊数学处理织物风格仪、智能式微波快速烘箱、大张口双轴向织物拉伸仪等项目亦有相似情况。   

  4.市场竞争、短期经济效益产生负面作用。对一时销售看好的仪器生产厂一哄而上,片面追求速度,缺乏严格产品质量保证措施和出现无序竞争。   

  5.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举步维艰。鉴于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周期长、有风险等原因,造成我国仪器生产的低水平重复而*应用发展缓慢的现象。   

  四.对我国纺织品质量检测技术发展的建议   

  1. 重点抓住"两个缩小"即缩小质量方面与*进水平的差距;缩小高科技应用技术的差距。建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通过招投标采购和公开组织纺仪质量评估、加强计量社会监督等方式,促使优胜劣汰,不断提高国产仪器技术水平。   

  2.重点抓原料检测和织物检测新技术开发的"两头",适当注意工艺过程监测和在线监测。原料是纺织品质量的基础,尽快完成中国式的棉花HVI测试系统、羊毛细度及其分布测试仪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尽速形成商品化仪器;纱线条干的CCD检测技术值得重视;化纤长丝动态热收缩测试系统国内尚无可以替代的产品;织物风格和服用性能测试仪器的研制在我国也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引进国外风格仪也有多种类型,但迄今对国产织物风格仪更新研制仍裹足不前,建议根据实际需要搞好组织协调工作。随着环保要求的重视,应发展无公害绿色纺织品质量检测和评估技术;功能性织物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也应加以重视。   

  3.加快现有常规测试仪器更新换代步伐。克服表面上视似节约一次性投资,实际上隐含长期经济损失的现象。例如尽快*淘汰落后的摆锤式强力仪和机械式条粗条干仪等。   

  4.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正确的检测机理是检测工作可靠性的基础。目前如棉纤维成熟度、细度、短绒率,羊绒、羊毛的判别等都有大量基础性理论问题有待探讨解决,否则总跟着外人亦步亦趋,将zui终被挤出市场而断送我国仪器生产的发展前景。   

  5.进一步完善现有检测机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当前面广量大的棉花回潮率电测仪使用电压与仪器灵敏度和稳定性之间相当矛盾,棉纤维中腔胞壁与成熟度之间关系不*一致而导致测得结果不够准确等都涉及检测机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6.大型设备资源共享,行业间科技力量相互渗透。产业用纺织材料如土工布等涉及建筑、水利、交通等各个行业,这些仪器的开发生产和使用,都必须依赖各行业间的相互协作   

  6.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例如前述黑板条干、超声波快速测定化纤取向度……等课题都存在转化为仪器产品迟缓的问题建议加强组织协调、科技成果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7.加强标准制修订与仪器开发研制的协调。目前在抓电子强力仪动态响应和毛羽仪标准问题,对提高仪器技术水平具有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应于重视。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更多 >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关闭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