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智能技术赋能下,Stellantis公布电动化战略

智能技术赋能下,Stellantis公布电动化战略

2021-07-10 09:02:32来源:盖世汽车网 关键词:智能汽车电动汽车阅读量:24476

导读:Stellantis计划在2025年前向电动化和软件两大领域投资超过300亿欧元,包括股权投资合资企业。
  盖世汽车讯 7月8日,由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和标致雪铁龙汽车(PSA)合并后的Stellantis公司在成立6个月后宣布了其财务目标和全新的电动化战略。
 
  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提高盈利能力,而能够支持实现上述目标的因素有:合并为新公司带来的协同机会(预计在稳定状态下,年度现金协同效应将超过50亿欧元)、电池降本路线、分销和生产成本的持续优化、新的收入来源(尤其是来自互联服务和未来软件业务模式的收入)。中期来看(到2026年),Stellantis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两位数的调整后营业利润,使公司成为全球电动出行盈利的基准。
 
  Stellantis意欲成为低排放汽车(LEV)的市场探索者。到2030年,Stellantis的欧洲低排放乘用车目标是稳定增长到70%以上;在美国,Stellantis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的LEV组合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40%。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Stellantis计划在2025年前向电动化和软件两大领域投资超过300亿欧元,包括股权投资合资企业。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其在欧洲商用车市场的前沿地位,并加强其在北美的地位,同时目标是成为全球电动商用车的探索者。利用专业知识和协同效应,该公司商用车电气化的推广将在未来三年内覆盖所有产品和所有地区,包括2021年底交付氢燃料电池中型货车。
 
  Stellantis电气化路线图涵盖整个产业链。该公司的电动车电池采购战略是,到2025年确保欧洲和北美的三大超级工厂的产能超过130GWh;到2030年确保五大超级工厂的产能超过260GWh。此外,Stellantis已经与北美和欧洲的两家锂地热卤水工艺合作伙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确保锂的可持续供应。
 
  除了采购战略,Stellantis的技术专长和制造协同效应将降低电池成本。Stellantis表示,其电动车电池包的成本目标是2024年在2020年的基础上降低40%以上,到2030年再降低20%以上。该公司打算通过维修、再制造、再次利用和回收来扩大电池生命周期的全部价值,并确保拥有能优先考虑客户需求和环境问题的可持续体系。
 
  以用户为中心
 
  Stellantis将优先考虑经济性(Affordability),并希望到2026年,拥有电动汽车的总成本将与内燃机汽车相当。对于该公司来说,电气化并不是一个“一刀切”的计划,其旗下的14个品牌在致力于提供前沿纯电动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将不断强化品牌DNA。对于每个品牌,Stellantis也制定了相应的电动化战略。
 
  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是消费者是否能接受电动汽车的关键。Stellantis的纯电动汽车将提供500-800公里/300-500英里的续航里程,并拥有每分钟32公里/20英里的快速充电能力,以应对上述挑战。
 
  该公司希望通过Free2Move eSolutions和Engie EPS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模仿Free2Move eSolutions在北美市场的商业模式,以支持欧洲各地快速充电网络的发展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智能技术赋能者
 
  Stellantis电动汽车的支柱是四个以纯电动汽车为中心的平台。每个平台每年可支持多达200万辆汽车的生产,且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长度和宽度)和较高的零部件共享水平,提供规模经济。
 
  四大平台分别是:STLA小平台: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300英里;STLA中平台:续航里程可达700公里/440英里;STLA大平台: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500英里;STLA Frame平台: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500英里。
 
  Stellantis将内部开发软件和控制系统,以保持每个品牌独特的特点。该公司还计划为各种车辆量身定制电池包——从小型城市汽车到高性能车辆和卡车的能源密集性电池组。
 
  (原标题:Stellantis公布电动化战略 涵盖全价值链)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