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6年诺基亚推出台NFC手机,NFC产业链的同仁们就一直致力于将NFC也做成继蓝牙,Wifi之后另一个智能手机的标配。智能机时代三星从GalaxyS3开始,GalaxyS系列就一直带有NFC功能,Apple也从2014年iPhone6上开始支持NFC,但一直没有看到实质的NFC应用。直到Apple推出ApplePay后,以及部分国内手环厂商,比如敏狐智能手环支持交通卡功能,才开始看到一些真正的NFC支付应用。
NFC发展多年,一直没有起量。但随着Apple,三星,华为和小米大力推广NFC,并推出自家的XXPay,2016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使用NFC。按目前各品牌手机厂商推出支持NFC的智能手机的节奏来看,2017年有望超过50%的智能手机支持NFC功能。
支付宝等的线下发力给NFC支付带来的巨大机遇
尽管中移动2006年就开始推行NFC支付试点,但由于中国银联和中国的运营商都想拥有NFC标准的主导权而互不相让,终导致NFC并没有流行起来。2015年随着微信和支付宝大力推广微信支付和二维码支付后,极大的培养了手机用户用手机支付的习惯。而在2016年,随着Apple在国内推出ApplePay后,三星,小米和华为都推出了NFC支付功能。由于这些ApplePay,SamsungPay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申办手续,所以也带动了NFC支付的发展。
其实ApplePay进入中国国内NFC支付市场就能受到众多银行体系的支持,是ApplePay放弃交易利益,换来快速进入国内市场的机会。在美国,Apple要求每笔透过ApplePay的交易,都收取0.15%手续费,而此次为了顺利进入国内市场,Apple并未要求参与交易的利益分配,只是作为银行的手机虚拟卡,再加上Apple在国内拥有很多客户群体,自然能得到国内银行的全力支持。
而银行方面,也非常看好NFC支持的未来前景,多家银行表示绑定的ApplePay信用卡将可享有与实体卡片相同的消费额度,并对使用ApplePay提供不同程度的优惠活动,同时还有多家银行设置可通过NFC手机进行[无卡取款/账户查询]服务的ATM。由此看来,国内银行希望通过NFC手机培养用户“线下大额支付用NFC、小额支付用二维码”的使用习惯。
相对于NFCBased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只要透过网络完成(验证),而不需NFC硬件接口,因此支付可以运行于多种终端(如拉卡拉刷卡机、智能手表、智能手机等)类型,支付接口则可以透过二维码、APP、网页等完成。毫无疑问,二维码支付大优势就是方便,使用场景多,加上推广初期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砸钱补贴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至今已掌握近端行动支付近9成交易额。然而二维码支付的安全系数不如NFCBased也是事实,在支付地铁/公交等费用时,也不如NFC方便。尽管二维码支付暂已取得商家小额移动支付市场的胜利,但如何扩展新的应用场景才是下阶段的挑战。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来看,2015年国内使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的用户数大幅增长。而之前网上支付基本都来自于PC级别的安全支付,随之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以及NFC级的安全支付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支付从PC支付变成了手机支付,手机支付对安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小编简单的比较了一下目前主流的跟安全支付的器件和沟通,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各种方式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