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借鉴了BAF生物填料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吸收了接触氧 化法的过水优势的特点,针对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分 别设置不同规格、材质的悬浮填料,充分利用悬浮填料外框机械强度, 并同时通过调整悬浮填料内部填料材质、组配以及填充度,在保证比 表面积生物量及过水通量的同时,填料内部有足够的紊流,避免了过 水短流,使污水与生物膜充分接触,污水处理效率大大提升。
(1)好氧区BAF工艺不需反冲洗步骤,*的降低了净水损耗 和能源消耗。
(2)能灵活装配和模块化应用,降低了安装难度和推广障碍, 由于模块化生产和安装,相对于其它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应 用的污水点源越分散,越能显示本技术的*性,减少管网的投资和 维护。
(3)能小型化、占地小,适应面广。
由于本技术装置能小型化,占地少,对环境影响少,操作简单, 既适应于农村污水处理,也可适应河道、湖泊等城市水环境旁路治理, 更适应于城市每一栋楼、每一个小区、每个点源的污水处理和循环利 用,可以作为城市建设和规划时的附属配套设施。
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用于天然气污染的地下水体修复
德国弗伦斯堡的地下水曾经被城市使用的天然气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烃类和多环芳烃类污染物。1998年以前,该城市使用过吹脱法+气相活性炭 、水相活性炭 两种处理技术,但效果不很明显,同时这两项技术均需要采用预处理来去除地下水中的铁。1998年,该城市引入MPPE技术来处理地下水,所用MPPE装置的设计处理能力为6m3/h,进水中芳香烃类和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质量浓度14mg/L,其中多环芳烃4mg/L(80%为萘)、BTEX10mg/L。经过分析,出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0.01mg/L达到规定的标准。
生物过滤技术应用的历史发展
早在1923年的有关文献中就提出用生物过滤处理恶臭气体。到了50~6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实践中。美国的erroy在California安装出一个成熟的土壤床装置用于处理H2S气体,并于1957年获得了,这是早的生物滤池的雏形。1959年原西德Nurembery的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安装了土壤床,以去除来自污水干管的恶臭。随后日本人用土壤脱臭法处理化工厂的臭气,原恶臭气体中NH3、H2S的浓度分别为0。04mmol/kg和0。00018mmol/kg,处理后均未检出两种恶臭物质。在随后的20年中,许多美国学者,如HinrichBohn进一步地研究了土壤脱臭的原理,并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地埋式SBR工艺
地埋式SBR工艺普遍用于处理小区生活污水。污水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颗粒物后流入集水井,均匀水质后由提升泵输送至SBR反应池,有机物经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分解被降解为无机盐、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污泥消化池消化后由吸粪车抽走外运处理。该工艺与传统SBR工艺的区别在于滗水器采用动力提升式,而非传统的重力流;剩余污泥采用潜污泵输送至污泥消化池;曝气机采用潜水曝气机,进气管设有电控阀门。整个工艺结构简单,布置紧凑,节省占地,投资运行费用低,无需调节池和二沉池,不易发生污泥膨胀。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