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环保是本地一家针对污水处理科技应用的生产商,产品围绕城市、民用水处理的各个环节,致力于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工厂、变电站、风景区、光伏发电场、水利建设项目等设备及项目领域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市政、民用、企业污水水处理提供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行业培训等技术服务,专业提供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A/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1.pH 值的影响
在厌氧段,生物除磷系统适宜的 pH 范围与常规生物处理相同,为中性或微碱性, zui适宜的 pH 值为 6-8,对 pH 不合适的工业废水,处理前须*行调节,以避免污泥中毒。而在兼氧段,反硝化细菌脱氮适宜的pH值为6.5-7.5。在耗氧反硝化段,一般认为亚硝化细菌的zui适宜的 pH 值为 8.0-8.4。
2.溶解氧的影响
溶解氧的存在会抑制异养硝化盐还原反应, 其作用机理为: 1)氧阻抑硝酸盐还原酶的形成(有些反硝化细菌必须在厌氧和有硝酸盐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诱导合成硝酸盐还原酶); 2)氧可作为电子受体,竞争性地阻碍硝酸盐的还原。A/O系统在实际运行时,为获得更高的脱氮效果,常采用较大的内回流比,使更多的 NO3-进入到兼氧池进行反硝化处理,造成回流混合液中溶解氧破坏了缺氧硝化环境, 阻断反硝化反应的进行。因此为调和兼氧池中溶解氧量与内回流比的矛盾,对一个确定的 A/O 工艺系统,应根据兼氧池中溶解氧量与内回流比的关系,正确选择恰当的内回流比。因此曝气池中溶解氧含量并非越高越好,过量的溶解氧随活性污泥进入到厌氧池,因此A/O 系统的曝气量应根据功能需要进行优化调控。
3. C/N 比的影响
在 A/O 系统中, C/N 比是影响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理论认为, 脱氮除磷系统中 N的负荷不允许超过 0.05 N/(gMLSSd), C/N 过高会抑制耗氧段的硝化功能,C/N 过低则抑制反硝化和释磷过程。城市废水中 C/N 一般不小于 8,因此城市生活废水的 C/N 不会成为 A/O 工艺的限制因子,而以工业废水为主的处理系统,C/N 比率不稳定,常常会对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上图是各区COD的分布示意图
4.污泥龄(SRT)的影响
下图是TN,TP,COD受污泥龄的影响示意图
硝化细菌属于专性自养型好氧细菌,其突出特点是繁殖速度慢,世代时间较长, 其比增长速率比异养细菌低一个数量级,在冬季,硝化细菌繁殖所需的世代时间长达 30 d 以上,即使是夏季,在泥龄小于5 d 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硝化作用也十分微弱。与之相反,系统中异养降解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世代周期一般为 2-3 d,过长的泥龄会造成上述菌种的老化,影响其降解活性。另外,聚磷脱氮菌也多为短泥龄微生物, 较短的泥龄可获得较高的除磷效果,在实际生产中, A/O系统为满足硝化脱氮功能常采上牺牲了部分有机物降解、除磷和反硝化速率。此外,生物除磷的*渠道是排除剩余污泥,为保证系统的除磷效果就不得不维持较高的污泥排放量,系统的泥龄也就相应地降低。因此硝化菌和聚磷脱氮菌在泥龄需求上存在着矛盾,整个系统的泥龄必须控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这种调和虽然使系统具备脱氮除磷效果,同时也使两类微生物无法发挥各自的优势。
5.硝酸盐的影响
在试运行初期,回流比可控制到~200%,以便保证沉淀池内的污泥及时回流。当微生物增长到一定阶段时,调整回流比在以下。SVI在50~100mL/g时,可使外回流比降至50%~60%。另外以沉降曲线为依据,在保证沉淀池内不出现硝化和释磷的前提下进行回流比控制。
硝酸盐对聚磷细菌在厌氧条件下的释磷有抑制作用,其原因为: 1)厌氧型产酸细菌可利用 NO3-作为zui终电子受体氧化有机基质,从而减少产酸细菌在厌氧条件下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 2)反硝化细菌利用 NO3- 进行反硝化,同时消耗大量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基质, 从而竞争性地抑制了聚磷细菌的厌氧释磷作用。由于聚磷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及其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长在一个系统内,并在整个系统内循环,不可避免地使得硝酸盐随好氧段回流的污泥进入厌氧池,严重地影响了聚磷菌的释磷效率,尤其当进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较少,污泥负荷较低时,硝酸盐的存在甚至会导致聚磷菌直接吸磷。反之,回流比 R太大,则会将过量 NO3-N 带入厌氧池,抑制磷的释放速度,同时大回流比也会将曝气池中溶解氧带入厌氧池,使异养细菌优先消耗掉挥发性有机物,干扰聚磷细菌的释磷作用。混合液回流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 根据 A/O 工艺系统的脱氮率η与混合液回流比 RN 的关系式 η=RN/(1+ RN)可以得到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从好氧池流出的混合液,很大一部分要回流到缺氧段进行反硝化脱氮。
6. 有机负荷的影响
生物除磷工艺应采用高污泥负荷、低污泥龄系统,是因为磷的去除是通过排泥完成, F/M较高时,SRT较小,剩余污泥排放量较多,因而除磷量也多。如果污泥回流比 R 太小, 则污泥浓度过低,在水力停留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污泥负荷增高,会影响各段的生化反应效率;而生物硝化属于低负荷工艺,负荷越低, 硝化反应就进行得越充分, NH3- N 向 NO3- - N 转化的效率就越高,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化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硝化才能获得高效而稳定的反硝化,因此生物脱氮属低污泥负荷系统。系统为兼顾较高的脱氮与除磷效率,其负荷范围较窄,过高的水质与水量变化对系统脱氮和除磷效率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7.碳源的影响
在 A/O 系统中,反硝化细菌和聚磷细菌均需要利用有机碳源进行新陈代谢, 同时,挥发性有机物(VFA)在系统发挥脱氮除磷功能中作用巨大,研究表明,污水中低分子挥发性有机物越高,反硝化和聚磷细菌吸收有机物以 PHB 形式储藏在细胞内就越快速,并且内源反硝化脱氮速率和聚磷速率取决于细胞内的 PHB 贮存量, 原因在于反硝化细菌利用 PHB作为电子受体氧化 NO3- ,聚磷细菌需氧化PHB产能以大量吸收游离 P,因此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越高,厌氧段初始的放磷速率越大,后续反硝化脱氮和缺氧吸磷速率也越高,由此可见,A/O 系统中反硝化和聚磷速率与污水中挥发性的有机酸含量的关系zui大,系统中反硝化与聚磷细菌对有机碳源中 VFA 的竞争矛盾也显得尤为突出。污水中 VFA 的来源一般有两种, 1)污水本身自带,城市废水 VFA 含量一般不超过 100 mg/L,对工业废水而言,其 B/C 较低,可生化有机物和VFA 成分更少,因此工业废水中碳源的缺失会给A/O 系统的平稳运行造成较大困难,有些 A/O系统不得不采用外加碳源以消除碳源竞争矛盾的不利影响。2)厌氧水解酸化,根据报道,厌氧水解酸化,可使长链状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裂变成小分子醇、酸。由此可见,A/O 系统中聚磷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之间存在着争夺易生化降解的低分子有机物,而硝化过程又排斥过量的碳源,整个处理系统形成了碳源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关系。
8.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 A/O 工艺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细菌的增殖速度和活性两个方面。 在好氧段,硝化反应在 5- 35℃时,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适宜的温度范围为 30- 35 ℃。当低于 5 ℃时, 硝化菌的生命活动几乎停止。有人提出硝化细菌比增长速率 μ 与温度的关系为: μ=μ0θ(T20), 式中 μ0 为20 ℃时zui大比增长速率, θ 为温度系数, 对亚硝酸菌 θ 为 1.12、对硝酸菌为 1.07。缺氧段的反硝化反应可在 5-27 ℃时进行,反硝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适宜的温度范围为 15-25 ℃。厌氧段,温度对厌氧释磷的影响不太明显,在 5-30 ℃除磷效果均较好。
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厂家介绍
1.*生物池:*生物池为推流式厌氧生化池,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 3小时,填料为弹性立体填料,填料比表面积为200m2/m3。
2.O级生物池:系列O 级生物池为推动式生物接触氧化他,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5-6小时,填料为弹性立体填料,填料比表面积为200m2/m3。
3.污泥池:系列污泥池与初沉池泥斗容积之和能储存90天污泥,然后可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入孔伸入污泥池底部进行抽吸后外运即可。
4.调节池:调节时间为8 小时。并且它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适应性强,耐冲击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
5.污泥回流比( R)和混合液回流比( RN) 的影响回流污泥从沉淀池池底回流到厌氧池, 以保持A/O 系统各段污泥浓度,使之维持正常的生化反应功能,回流污泥对系统的影响同混合液中 DO 和NO3-N 含量有关。
6.消毒池:系列消毒池为旋流反应池,污水在池内总停留时间为300分钟左右,医院污水1小时以上。二沉池:二沉池为旋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0m3/m2.hr沉淀时间为2小时。
厂家的革新与发展
填料是生物膜法的主体,直接关系处理效果。填料的选择和研究包括四个方面:
(1)生物膜附着性和水力特性:比表面积大,易于生物膜生长和老化膜脱落;空隙率高、水流阻力小、流速均匀;
(2)经济性: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3)化学与机械稳定性:经久耐用,不溶出有毒物质;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体工艺多采用生物膜法。目前,一体化设备逐渐发展为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工艺。尤其是生物流化床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一体化设备的应用与发展,其工艺流程不断得以改进,变得更加紧凑,提高了处理效率。流程的改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近年来高效絮凝剂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物化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以酸化池代替原来的的初沉池和污泥池,酸化池和调节池可以倒置。
3.由原来的普通沉淀池发展为斜管沉淀或过滤池。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80年代引进我国的,随着污水处理要求的提高及其应用于实践,不断革新和发展。总体来说,该技术主要研究主体工艺的改进、工艺流程的优先组合和填料性能的提高等方面,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耗能,突显一体化处理设备的优势。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A/O工艺运行常见问题及对策
异常现象症状 | 分析及诊断 | 解决对策 |
曝气池有臭味 | 曝气池供O2不足,DO值低, 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DO高于2mg/L |
污泥发黑 | 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H2S,其与Fe生成FeS |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
污泥变白 |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 |
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型菌大量生成 | 提高进水PH | |
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 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 |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 |
沉淀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 | SV>90% SVI>20mg/l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 投加液氯,提高PH,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歇进水 |
沉淀池泥面过高 |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 | 增加排液 |
沉淀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 | 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质恶化,COD、BOD上升,OUR低于8mgO2/gVSS.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异常。 | 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
沉淀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 | 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进水中氨氮浓度高,C/N比不合适;池温超过40?C;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 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水,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 |
沉淀池上清液混浊,出水水质差 | 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 |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
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 |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 |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 |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 | 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 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
污泥过滤困难 | 污泥解絮 |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 |
污泥脱水后 泥饼松 | 有机物* | 及时处置污泥 |
凝聚剂加量不足 | 增加剂量 | |
曝气池中泡沫 过多,色白 | 进水洗涤剂过量 |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
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 |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 降低负荷 |
曝气池泡沫 茶色或灰色 |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 增加排泥 |
进水PH下降 | 厌氧处理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 | 降低负荷 |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 | 增加负荷 | |
出水色度上升 |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 改善污泥性状 |
出水BOD COD升高 | 污泥中毒 | 污泥复壮 |
进水过浓 | 提高MLSS | |
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2O3 H2S)过高 | 增加曝气强度 | |
COD测定受Cl¯影响 | 排除干扰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由于在AO生物处理工艺中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池,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段,因此产泥量较少且含水率远远低于活性污泥池所产生污泥的含水率。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的AO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它的处理优于*混合式或二、三级串联*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同时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采用了新型弹性填料,在同样有机负荷条件下,比其它填料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
■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
■沉淀池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在兼性和厌氧细菌的共同作用下能有效消化活性污泥,使系统剩余污泥近于零。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埋入地表以下,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广场用地,因此该设备不占地表面积,不需盖房,更不需要采暖保暖。具有技术稳定、工艺成熟已可系列化、工厂化生产,安装施工方便、周期短且占地小。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脱氮除磷能力,并可以通过调节设备的构造,达到处理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医院污水的能力。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填料质轻、高强、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生物膜附着能力强。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