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50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设备研发、生产、销售、运输、安装、调试、售后维修,鲁盛一条龙服务到家。
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自动运行、操作简单
主要优点
磁混凝工艺虽然是混凝沉淀工艺,但是SS及TP可以直接达到一级A要求,因此比较适合污水厂SS和TP的一级A提标,同时可去除部分COD和BOD5。除了出水指标SS及TP外,在工程上磁混凝还有如下优点:
(1)磁混凝水头损失较少,本质上是混凝沉淀工艺,较过滤水头损失很少,而出水达到过滤的效果。磁混凝低水位差约0.6m,主要体现在沉淀池出水槽跌水损失。
(2)磁混凝占地面积很小。10万吨的双组磁混凝占地面积约600m2,常规老污水厂一般能够满足此要求。对于新建污水厂,磁混凝较常规混凝沉淀过滤节约占地面积,非常容易布置。在现状污水厂,往往有绿化等非生产富余面积,这些空余面积一般能够满足磁混凝的面积需求。在发达城市,土地成本越来越高,磁混凝工艺节约土地的价值将越来越突出。
(3)运行费较低。对于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磁混凝的运行药剂费很省,混凝剂PAC约5~10mg/L,PAM约0.5~1.0mg/L,磁粉损耗率约1.0mg/L,以上消耗品合计费用约0.02~0.025元/m3。磁混凝电耗大约0.025kWh/m3,主要体现在搅拌机、污泥泵以及磁粉回收系统。
主要缺点
(1)国内应用案例较少,磁混凝技术尚未全面推广;
(2)与其他滤池相比,增加了磁粉投加费用及混合液回流电耗。
(1)活性砂滤池过滤效率较高,运行费用低,水头损失大,主要适用于小型污水厂的提标改造。
(2)高效纤维滤池滤速快,占地小,但水头损失大,设备费用高。
(3)纤维转盘滤池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水头损失小,但滤布维护费用高。
(4)磁混凝滤池占地面积小,除磷效果佳,运行费用低,但技术尚未全面推广。
(5)本文为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工艺选择提供参考。一体化集成装置处理技术
发展集预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于一体的中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是国内外污水分散处理发展的一种趋势。日本研究的一体化装置主要采用厌氧—好氧—二沉池组合工艺,兼具降解有机物和脱氮的功能,其出水BOD5<20毫克/升、TN<20毫克/升,近年来开发的膜处理技术,可对BOD和TN进行深度处理。欧洲许多国家开发了以S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转盘和滴滤池技术为主,结合化学除磷的小型污水处理集成装置。
每天250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电厂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优化设计解析
1、概述
人们通过*实践经验得出,发电厂热力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电厂是否能够经济运行受到热力系统中水品质的影响。天然水由于没有经过处理,含有很多杂质,含有杂质的水进入热力系统中的水汽循环系统,会对热力设备造成损害。要想确保热力系统中能够有良好的水质,就必须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并且要对汽水质量进行严格监督。
2、电厂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2.1 预处理
电厂锅炉水处理工艺的*个流程就是给水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澄清以及过滤,经过这几项工作将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去除,确保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低于5mg/L,终得到澄清水。水经过预处理之后,还需要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深度处理。如在火力发电厂作为锅炉用水,还必须用反渗透及离子交换的方法去除水中溶解性的盐类;用加热、抽真空和鼓风的方法去除水中溶解性气体。
2.2 补给水处理
发电厂补给水处理方式多采用反渗透和离子交换。超滤在补给水处理系统中可用作反渗透进水的前处理,它可有效地去除水中胶体等颗粒状物,使反渗透进水水质合格,减少反渗透膜的污染,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2.3 凝结水处理
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给水由汽轮机凝结水和锅炉补给水组成,凝结水是锅炉给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量占锅炉给水总量的90%以上。凝结水中含有悬浮物和金属腐蚀物,在混床除盐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予以去除,以此来确保混床设备的有效运行。现阶段电厂中使用的过滤设备主要有覆盖过滤器和电磁过滤器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