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ZLS-2iC 永磁变频第三代二级压缩空压机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广州捷翼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广州市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4/1/19 12:19:28
  • 访问次数62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捷豹 JAGUAR 是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近三十年历史,专注于提供节能、高效、 稳定的压缩空气系统解决方案,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综合性为一体的大型空压机专业制造厂。同时也是中国大型的容积式空气压缩机专业生产企业以及国内少数掌握螺杆空压机核心技术企业之一。1991年成立至今,凭借着出色的节能特点,先后斩获荣誉无数如:“企业”、“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制造业单项”、“福建省科技小巨人”、“厦门市工业设计中心”等。近三十年来公司以不断创新为经营理念,逐渐发展为拥有7万平方米的现代专业化厂房,并先后与瑞典SRM和美国NREC合作,增强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掌握*的空气压缩机技术。近年来捷豹永磁变频系列多达数十种机型,符合“能效标准”,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并凭借优于能效标准的技术优势,2018、2019连续两年“能效之星”排名。 厦门东亚机械经过不断努力与创新,依附素质良好的专业化队伍、*的检测设备、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强大的研发能力,为海内外近40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供的全套压缩空气系统解决方案。如今有数百万台捷豹JAGUAR 设备正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运行。终端客户包括中国中铁、中国中车、中石油、东风汽车、比亚迪、正新轮胎、方太、厨柜、公牛等众多企业。同时捷豹拥有遍及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在中国各中心城市设立300多家便捷的捷豹服务中心,捷豹强大的销售团队和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时刻为用户提供服务体系!
全智能驱动:摆脱传统方式,采用新一代变频控制算法,用无比协调的方式,驱动控制双螺杆机头、双永磁电机、双变频器,双冷却风机
ZLS-2iC 永磁变频第三代二级压缩空压机 产品信息

全智能驱动摆脱传统方式采用新一变频控制算法,用无比协调方式驱动控制双螺杆机头、双永磁电机、双变频器,双冷却风机更加接近等温效果一级压缩二级压缩之间自动恒压中间压力保证中间压力始终恒定控制适宜压力根据客户现场更加智能化调节使用压力灵活可动,为您明显效果节省使用电费

实现零齿轮传动,告别传统式齿轮传动设计,消除了齿轮运转时产生的噪音。无齿轮的设计,也能够减少齿轮的耗损,维护保养减少隐患。

双电机双主机串联可分体:

通过两个独立的电机,直接驱动每级的主机运转,使得压缩机获得比较互相的速度。1.双电机独立驱动,每级压缩比相比单级压缩降低,转子间泄漏回流大大降低,产气量增加;

2.易维护,机头易维护,能够长期高效运行,机头制造简单,机头故障率降低;3.中间压力灵活调节;4.任意更换主机实现不同压力和更高能效。

独立双电机易维护:替代旧款齿轮传动的二级压缩结构,采用全电机直接传动,两个空压机作为独立的主体,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协同工作。售后维护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机头组的保养和维护,不需要同时进行拆卸,能够有效率的进行您的售后维护计划,维护成本大大的下降。

螺杆空压机两级压缩工作原理:

根据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知道,等温压缩是节能提高功效的。左图中的绿色区域代表了,二级压缩比一级压缩节省的功率,可以明显的看出,二级压缩卓有成效的节省了空压机的功率,使得空压机更加接近等温压缩,而等温压缩是最省功节能的。

第三代全智能驱动:

1.全新CPU效率远比普通控制器速度更快、2.内置物联网模块,可以随时升级物联网、3.加大7英寸触摸屏和实体按键控制更方便、4.2路通讯接口、4路模拟量、14路开关量输出信号更加全面、5.集成PLC控制功能扩展性强大

采用了特殊的冷却喷雾设计:

一级以及二级机头在一级轴承座末端采用了特殊的冷却喷雾设计,更好的进行一级和二级之间的冷却,使得空压机二级压缩更加接近等温压缩。

捷豹ZLS-2iC二级压缩系列比代二级压缩比功率提高接近5%。1.电机直驱设计,消除了机械驱动的损耗,更加节能。2.专用全智能驱动算法,更好的协调两个机头之间的传动效率。3.全新的机头配比,比第二代二级压缩还高效节能。4.全新的整机系统设计,高效节能。


在找 ZLS-2iC 永磁变频第三代二级压缩空压机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